〖摘要〗虎丘名茶为何泯灭? (1)虎丘名茶为何泯灭?人们今天到苏州去旅游,在城西北的虎丘山茶室中,可以品饮到清醇芬香的碧螺春茶,却很少有人知道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,虎丘山上还生产一种名茶。当时它只是一种山茶,以
虎丘名茶为何泯灭? (1)
虎丘名茶为何泯灭?
人们今天到苏州去旅游,在城西北的虎丘山茶室中,可以品饮到清醇芬香的碧螺春茶,却很少有人知道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,虎丘山上还生产一种名茶。当时它只是一种山茶,以后才以虎丘山名命名。唐代诗人张籍(约767——约830)是苏州人,曾在诗中咏道:“自看家人摘,寻常触露行。”可见他是很喜欢喝虎丘茶的。但茶的产量很少,而且主要由附近的居住者采摘。陆羽初到江南时,可能知道这种茶但因为产量太少而未载入《茶经》。《茶经》里提到苏州产茶,主要是指洞庭山产的茶。虎丘茶由于它的品质好,加上物以稀为贵,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名声越来越响。到明代时,地理学家王士性甚至赞扬“虎丘天池茶,今为海内第一。”(《文志绎》卷二)明代的屠隆在他写的《考[上般下木]余事》一书中也盛赞虎丘茶“最号精绝,为天下冠。”看来虎丘茶的质量确是上乘的。
今天我们已不能通过品尝,知道虎丘茶的色香味,只能从史书、方志、笔记中来寻找它的韵致。顾湄在康熙十五年(1676年)修的《虎丘山志》中具体描述虎丘茶的特点是:“叶微带黑,不甚苍翠,点之色白如玉,而作豌豆香,宋人呼为白云花。”清代的茶学家陈鉴在补注《茶经》时也记载了虎丘茶,他说虎丘茶树开的花“比白蔷薇而小,茶子如小弹。”当时这种茶数量已极少,他曾采了几片嫩叶,同一个要好的茶侣一起,用“小焙烹之,真作豆花香。”可见虎丘茶叶,是黛色的,点泡的茶汤色白,味淡雅,有豆花香。从整个苏州地区的地理、气候条件来说,虎丘茶应该似碧螺春茶,但外形不如碧螺春苍翠;在香味上说,碧螺春虽然“吓煞人香”,但它的香味不是豌花香。虎丘山不高,但四周环水,周围是广大的水乡地区。它没有太湖东西洞庭山花果烟岗香味的薰陶,却有典型的江南烟雨的滋润。
茶农都懂得,砂壤有助于茶树的生长。虎丘山上还有一块不大的却十分宜于茶树生长的砂壤。这就是位于虎丘寺之西、地名叫金粟房的坡地。这里离剑池不远,山坡平缓,又有天然泉水(第三果)的灌溉。虎丘茶不是人工栽焙的,是天生的,这是虎丘茶的一奇。二奇奇在,就是这一小块只有巴掌大,看来只有几分的地,造就了江南这一历史名茶。虎丘茶的茶香和虎丘山的美景相得盆彰,使千百年来的游人在物质上、精神上都得到难得的享受。
天下越珍贵的东西越稀少,越稀少的东西也越珍贵,想占有它的人也越多。虎丘茶就在这种矛盾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艰难的生长。唐代张籍时,虎丘茶是野茶,没有多大名气,知道的人不多,张籍还能叫人家采摘。慢慢地,虎丘茶名气大了。有权有势的人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攫取它。使这片茶园从寺产、私产成为官产,并不断地转换产权。清代文人尤侗就说:“虎丘之茶,名甲天下;官锁茶园,食之者寡。”(《试虎丘茶》)正因为产量少,争夺者众,权势者有办法独占,平常人不易获得。这种不正常的情况,在古代社会条件下,不容易解决,这也就潜伏着它泯灭的危机。
虎丘茶在历史上的一次变故,发生的明代天启四年(1624年)。当时的虎丘茶园归虎丘寺和尚管理,属寺产。这年有个中央大员驾临苏州城。他早闻虎丘茶大名,本人又嗜茶。于是,便利用职务的方便,叫虎丘寺和尚献茶。由于苏州本地有权势者向寺僧索茶者不止一人,加上寺曾自己饮用,就那么几十
相关热词:
延伸阅读:
· 黄山毛峰的传说10-09
· 蔡襄“龙团”细分明10-09
· 水金龟的传说10-09
· 英国饮茶的由来10-09
· 茶之诞生(下)10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