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,在我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传统节日。作为法定节日,中秋节让人们有机会与家人团聚,共同品尝美味佳肴,赏月共度美好时光。你是否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呢?相信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,想要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吗?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团圆节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

团圆节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的由来

“中秋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。根据古代历法,农历八月十五日位于秋季的中旬,因此被称为“中秋”。在四季中的三个部分中,称为仲秋。据记载,魏晋时期已有关于中秋节的描述: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。”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正式确立,成为固定的节日,这也是宋朝时中秋节开始盛行,至明清时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,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
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中秋节的传统佳节。这一天正值秋季中期,因此被称为中秋节。中国农历将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此中秋也被称为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更圆更明亮,因此又称“月夕”、“八月节”。在这一夜,人们仰望天空中明亮的圆月,渴望与家人团聚。即使是身在他乡的游子,也会借此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中秋节又被称为“团圆节”。

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?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。据传说,后羿射日的故事中,嫦娥因疏忽被恶徒逼至月亮,与丈夫后羿无法团聚,因此月饼成为了表达寂寞、思念和团圆的象征。另一种说法是与吴刚折桂的故事相关。据传说,吴刚因罚砍桂树而被困在月球上,月饼则象征着人们对他的怀念和祝福。无论哪种说法,中秋节的月饼都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愿望。

中秋节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,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期盼。即使在外游子,也会通过电话或回家团聚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。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,提前下班回家,与家人共享团圆饭,是人们共同追求的幸福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