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二是农历新年的第二天,这一天人们开始走访较远的亲戚。对于正月初二,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应该就是回娘家,这是历来的传统习俗,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。那么正月初二到底是什么节日?正月初二的习俗又有哪些呢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正月初二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

正月初二是什么节日 风俗有哪些

正月初二又称为迎婿日和狗日。这一天,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、孩子回娘家拜年。女儿回娘家时,通常会带着一大袋饼干、糖果,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,就像过年一样。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,而她们不是在同一天回来,那么就要分开多次送礼,礼物可能很少,也许只是几块饼干。这反映了姑娘对乡亲的深深思念,真正的“礼轻情意重”。

在大年初二的风俗中,北方地区会祭祀财神,商铺和普通家庭都会举行祭财神的活动。他们会将财神像焚化,用鱼和羊肉祭祀。也要吃馄饨,俗称“元宝汤”。老北京的大商号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祭品包括整只猪、整只羊、整只鸡、整只鸭、红色活鲤鱼等,祈求新的一年能发大财。

正月初二也是回娘家的日子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一习俗,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初一不宜回家,以免“吃穷”娘家,只有在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。大年初二,嫁出去的女儿们都会带着丈夫、孩子回娘家拜年。

还有一种民间谚语说:初一吃饺子,初二吃面,初三合子往家转,初四吃烙饼炒鸡蛋,初五吃饺子捏小人嘴,初六吃合子,合子夹七合子夹八合子夹九,一直吃到拐弯。大年初二要吃面,有的地方解释为迎接女儿回家。

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我国的一个独特习俗,伴随着各种庆祝活动,是对生活的一种祈福。新春祝福的方式多种多样,只要心意到位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