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,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三元节日之一,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被称为三元节。那么下元节是什么节日,它的含义是什么呢?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下元节在节日文化中的地位。
下元节是什么节 什么是下元节
什么是下元节?
下元节,也称为下元日或下元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。下元节的起源与道教有关。在道教中,有三官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分别赐福、赦罪和解厄。这三官的诞生日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,分别被称为上元节、中元节和下元节。
人生中难免会遭遇困难,而古代的人们,无论是信仰道教还是对其文化有一定认同的民众,都十分重视水官大帝的“除困解厄”作用。在下元节这一天,人们会祭祀祖先,迎接水官大帝,以期望能够解除困难,获得生活的平安与安详。
下元节的历史起源
农历每年十月十五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,也就是下元节。它还被称为下元诞、下元水官节等。严格来说,这是一个道教节日,源自道教中的“三元”说法。道教认为,“三元”指的是“三官”,分别是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。上元节是上元天官节,中元节是中元地官节,下元节是下元水官节。据《太上三官经》记载:“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”,下元节也被认为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的诞辰。水官洞阴大帝即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。
小结:
下元节是属于道教的节日,每年庆祝下元节时,道教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。据信,这一天也是水官洞阴大帝的诞辰,水官即大禹王,因其治水而著称。